这一章就是生物心理学视角,实际就是在讲述,人类的心理并没有那种宇宙唯一智慧生物背后隐藏的什么独特性和神秘性,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物理基础,也就是我们的物理身体之上。
基因与行为存在怎样的联系?
进化在根本上塑造了心理过程,因为进化偏爱那些能够产生适应行为的遗传变异。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在介绍遗传学的科学知识,每个人的很多方面是硬编码好的,不可能被意识所更改。但书中也特别指出,单独将原因归结为遗传或者环境是不正确的,一个人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
身体如何进行内部沟通
大脑调节着身体的两大通信系统,即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他们利用类似的化学过程,与身体各个部分通信。
在未阅读这一部分之前,我还从未意识到内分泌系统也是身体的一大通信系统,或者说从来没有特意注意到这个概念。像前两天阅读的《从1到无穷大》书中揭示的那样,遗传基因也不过是一系列原子的排布与化学物质的运动。神经系统使用神经递质,如果不平衡,就会诱发一系列问题,很多药物就会影响神经递质。同样,激素就是内分泌系统使用的递质,也用来调节一系列功能。所以有的时候,虽然我们内心会倾向与把感觉描述成不可理解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果,但实际上在物理层面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是复杂度影响了进一步的具体分析能力。
大脑如何产生行为与心理过程?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脑科学科普,大脑有三个层次:
- 脑干 brain stem
这是最早进化的脑,拥有最原始的结构并控制最底层的机能,脑干与其邻居一起发挥作用,有延髓(调节基本身体功能),脑桥(调节睡眠与做梦周期),网状结构(保持大脑清醒和警觉),丘脑(接受和指挥所有进出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信息,嗅觉除外),小脑(协调动作和保持平衡) - 边缘系统,这用来控制情绪,记忆和其他
海马体赋予了我们记忆系统,可能记忆是存储在其他地方的,但是海马体在形成记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杏仁核则控制情绪,无论消极还是积极情绪,杏仁核都会变得活跃。下丘脑则监控着体内的各项指标水平,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分泌激素来指挥内分泌系统的工作,比如饥饿。此外还有一些愉悦中枢,巧克力也能唤起愉悦中枢。打字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要不买点黑巧克力放到家里,巧克力吃起来苦但感觉甜的道理就因为这个么。。。 - 大脑皮层
加工所有的感觉,存储记忆,作出决定。大脑皮层的不同脑区负责不同的功能,当然归属于某个脑叶的功能并不像地图那样可以精确区分,但确实有一定的倾向性。
大脑有四个脑叶:额叶承担着最高级的心理功能,比如做决策,设定和跟进目标以及预期未来,似乎也存在着人格、气质和自我意识的生物学基础,看上去额叶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顶叶是两大片专门负责感觉的皮层。颞叶主要用于理解声音。枕叶则主要用于接收和处理视觉信息。
分区只是一种倾向性的分区,实际上大脑需要联合皮层来进行信息传递,同时大脑的各个部分在所有的层次几乎都有合作,所以并没有哪一个独立的脑区负责情绪、记忆或者人格,必须要将大脑看成一个整体才能够实现这些重要功能,只不过神经科学家到现在还无法了解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毕竟只看神经元的冲动和放电是无法反向解释原因的。
此外大脑半球有区分,但并不像很多伪科学宣称的那样有明确的功能区分或者说可以单独训练某一侧的大脑,而是每一件事情左右两侧大脑都会发生作用,这是不受你意识影响的客观规律。应该说采取的各种行动越多样,利用越多的感觉和运动通道,在大脑回路中创建的记忆成分就越多,也就会促使大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