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意识状态

很显然,这与智力那一章类似,讲意识的章节没有上来就提出什么是意识这个问题,证明意识同样非常难以定义。现在通用的意识定义为:意识是一种大脑活动过程

这一章是讲意识,我原本对于意识的理解,就是脑中喋喋不休的声音和思想,是真的吗?

意识与其他心理状态有何关联?

大脑同时在许多层面运作,包括意识层面与无意识层面。

很显然,这与智力那一章类似,讲意识的章节没有上来就提出什么是意识这个问题,证明意识同样非常难以定义。

现在通用的意识定义为:意识是一种大脑活动过程,用于创造我们对世界的心理表征以及当下的想法。将意识定义为过程,意味着是动态和连续的。

所有的东西都要先进入工作记忆,再进入意识。意识会帮助我们将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持续的电影。注意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使意识中的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特征。

意识过程涉及许多脑回路的同时活动,尤其是连接海马体与大脑皮层的皮层和通路。

意识其实只能容纳一件事情,同时只能关注一件事情,所以是不可能“拓宽意识”的。

意识状态每天按照怎样的周期循环?

意识状态的波动具有周期性,与我们的生物节律及环境的刺激模式相符。

这里有几个名词,首先是白日梦,也就是注意力转向内部的记忆,期待与欲望,伴随生动的想象,据说清醒的时间里有30%的时间是在做白日梦。这个很有体会,之前有段时间心情不好的时候,早上醒来就容易做白日梦,后来就可以控制住这些想法,很有趣。

但是,白日梦并不能带来快乐,人们真正快乐的时候是全身心沉浸于任务中,而不是做白日梦的时候。

睡眠这里提到了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候会发生肌肉麻痹,同时伴随做梦。每次睡眠中,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会逐步延长。如果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则容易变得疲惫和易怒。由于快速眼动睡眠是逐步延长的,所以睡眠时间如果总时长不够,那么主要减少的就是快速眼动睡眠。

提到睡眠就不得不提到梦。梦其实是大脑一直不停活动的证据,对于梦的理论有很多种,但是有些没有经过科学证实:

  1. 弗洛伊德的理论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弗洛伊德的经典书《梦的解析》是我比较早的买并且阅读kindle正版电子书之一,说实话这本书差点把我带歪,让我以为原来心理学是这个样子的,后来等我读多了,才知道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都被现代心理学所抛弃。这个理论中对于潜性梦境的解释没有科学依据。
  2. 梦境是大脑随机活动的观点
    这个理论也比较早
  3. 梦境是创造性启发的来源的观点
    在REM阶段,大脑似乎会将各种想法结合到一起。

意识还有哪些其他的形式?

当正常意识的一些方面受到心理、行为或化学方法的影响时,意识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催眠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大多数专家将催眠定义为深度放松、易受暗示和注意力集中为特征的一种意识状态。但很多专家也认为,不存在专门的所谓催眠状态。

冥想,是一种放松、减轻压力、摆脱世俗牵绊的有效方式,也可以改善个体的认知功能。

精神药物状态,是使用各种药物来改变意识状态。主要有:鸦片剂、致幻剂、抑制剂和抗焦虑药物、兴奋剂。

无意识

这虽然不是本章的一个大问题,但也是长期以来心理学受困扰的一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解释不仅在心理学界,甚至在文学等方面影响极广。实际上,无意识并不想弗洛伊德所说的那么险恶,而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意识之下的心智是和意识进行合作的。

这一章比较短,似乎作者觉得意识本身大家都对其有所了解,这可能是建立在西方学生对于基础通识的学习要比中国学生多的基础之上。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