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学习与人的后天教养

这一章从讲述的实际上是行为主义,同时也探讨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学习指行为或者心理过程被经验持久改变的过程。

这一章从讲述的实际上是行为主义与格式塔心理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也探讨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学习指行为或者心理过程被经验持久改变的过程。

经典条件作用解释了哪种学习?

经典条件作用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一种能够产生先天反射的刺激与一种中性刺激联系在一起,后者便具有了引发相同反应的能力

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到现代心理学是如何在巴甫洛夫的实验基础上加上研究,来得出结论的。条件作用不仅和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习得有关,还和生物体对环境中特定刺激比较敏感的遗传倾向有关。

经典条件作用引出了一系列新的名词:刺激消退,泛化,分化,这都是真实存在并可以影响心理过程的。在之后的研究中,逐步发现条件性厌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巴甫洛夫的实验则没有揭示出这一点。

经典条件作用在很多方面都得以应用,比如书中举的例子,将某种特定刺激与情境联系起来,比如学习与舒服的椅子,睡觉与安静,运动与听自己喜欢的歌。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下,有什么刺激能够和女儿的行为联系起来呢。老婆只是说了一两次,女儿就可以把自己做完所有的事情同可以玩Switch联系起来,这就是典型的经典条件作用。

我们如何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来学习新行为?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行为的后果,诸如奖励和惩罚,会影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经典条件作用对于刺激的反应是一种被动反应,而受到意识控制的主动反应适用于条件作用吗?行为主义学派的著名学者斯金纳就创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提出了正强化(增加相关行为发生可能性的刺激)和负强化(消除令人不快的刺激来达到强化作用)概念。此外要注意区分强化和惩罚,无论正负强化,都会增加行为发生可能性,而惩罚会降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不同的强化技巧和强化时机都会影响强化效果。这里还有一个观点,我看到的时候不禁莞尔:金钱和考试分数属于中性刺激,和初级强化物联系起来才能成为条件强化物或者刺激强化物,甚至可以成为最终目标,很显然,现在的社会正在想法设法通过消费主义让人们把金钱当做最终目标。

这里还需要注意符合逻辑的惩罚,即与不可取的行为密切相关的结果,对育儿高度敏感的我发现这里提出的理念与很多育儿理念一致,即只应该通过直接关系惩罚行为,绝对不能进行不相关的惩罚,这一页(145)上关于惩罚的内容值得好好阅读,包括其后紧跟着的改变操作性行为的方法。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也是如此。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可不可以针对自己的行为设计一些操作性条件,然后来改变呢?此时我把这个问题放到了自己的TodoList中,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分析一下看看有哪些行为我自己会不太想做,然后来设计一下对应的操作性条件。

在这一段的最后,提到了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共同协同工作,书上的例子是一个通过条件刺激(看到蛇)和无条件刺激(家人大喊“小心”),创建了恐惧反应之后,如果旁观者持续的给予关注(正强化,即输出这个东西很危险的看法),那么就会强化恐惧症。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小孩对于游泳和脸上有水的恐惧感,确实符合行为主义的说法。就我女儿而言,在最初接触水的时候,我们全家都持中立的态度,完全没有提过水危险,在看到女儿玩上水之后,问她开心不开心;小孩遇到新奇的东西本能会说有趣,我们就说原来你喜欢玩水,这无疑就让女儿把水与放松和喜爱联系起来,创建了经典条件作用;此后每一次出去玩的时候,我们认为女儿喜欢水的态度又对女儿认为自己喜欢水的态度形成了正强化,这就是不断的操作性条件强化。

当然还有后续,其实我就这个问题问过我女儿,你是如何发现你自己喜欢水的?女儿的回答是我本来就喜欢水啊,这实际上验证了认知会内化成女儿自己对自己看法。所以女儿学游泳和平时玩水都会非常开心,而且在洗澡洗头的时候,完全可以拿着喷头对着脸部冲洗,并且学会了在此期间保持闭气的方法。同时我和很多人聊天的时候也知道,很多小孩一见到水就害怕,甚至还有比我女儿还大的男生,在洗澡的时候一旦水弄到脸上就哇哇大叫,必须擦干净才能继续洗澡。所以小孩真的就怕水吗?这就和冷不冷的道理一样,也许本来不是你觉得冷,就是因为你妈觉得你冷,结果还真的成功的让你感觉到了冷。

认知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学习的?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有些形式的学习只能被解释为心理改变的过程,而不单单是行为的改变。

除了纯粹的外界刺激,有些东西仅靠外界刺激很难发生,就好比我前两天突然顿悟了JS的异步模式,学习并不会简单反应在对外界的刺激上,而是在心理活动中发生。这个领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研究的了。

书150页上柯勒旧实验室的废墟 La Casa Amarilla 的 Google 地图,顿悟这个词的英文原来就是insight。认知地图是生物体在熟悉的环境中提供导航的心理表象。

后来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了奖励和惩罚不仅对受到奖励或者惩罚的人生效,对观察者也会有作用,这被称为观察学习。而且最关键的是,媒体暴力对观察者的影响,竟然接近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但并非是因果关系)。所以很多育儿观点要求大人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如何和孩子打交道,而不是被动等小孩来沟通,毕竟模仿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我们家里,电视几乎不让小孩子看,但从书里可以发现,电视确实在改变人们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同时,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认知改变或者说学习,也是有物理基础的,一组神经细胞的突触会得到加强,被称为长时程加强。而我们的大脑可能同时支持行为主义的学习与认知学派的学习方式。

读完这一章我感觉相比前三章,从这一章开始,心理学与具体行为,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都逐渐密切起来,可以想一想如何对自己和他人采取一些心理学的措施了呢。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